【坑:保养——“您的车该做‘深度清洗’了!”】
场景还原:
你去换机油,一脸严肃:“哥,您这发动机积碳严重啊!你看这内窥镜拍的,黑乎乎的,得赶紧做‘深度清洗’,不然动力下降、油耗飙升!”

真相:

下次保养前,记得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看看——少踩一个坑,省下的够加满两箱油!

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“看似专业,实则坑”的保养套路,帮你省下冤枉,还能让车更健康!

如果你也遇到过这些问题,恭喜——你不是一个人。

现在的汽车保养,早就不是简单的“换机油、查轮”了。各种“深度养护”“原厂专用”“套餐优惠”让人眼花缭乱,稍不留神就被销售话术带跑,包大出。更气人的是,有些项目根本没必要做,甚至做了反而车!
(注:本文仅针对行业现象,不针对任何特定商家。保养具体项目请以车辆实际状况和专业建议为准。)
- 变速箱油: 大部分车根本不需要“每2万公里换一次”!手动挡车可能10万公里才换,自动挡一般6-8万公里后再决定。
- 刹车油: 确实需要定期更换,但“含水量检测仪”可能被动手脚——用沾水的手指摸一下探头,数据立刻“超标”。
建议:
- 积碳≠必须立刻清理:只要车子正常开,轻微积碳根本不影响性能。除非车子明显抖动、油耗异常增高,否则根本不用花大几百甚至上千去做“清洗”。
- “原厂专用清洗剂”可能是智商:很多4S店用的所谓“原厂”产品,其实和普通汽配城的没区别,格却能翻几倍。
建议:
- 保养前拍照记录关键部位(比如底盘、发动机舱),被动手脚。
- 如果突然推荐额外项目,要求先出示旧件并解释清楚必要性。
【终极避坑指南】
- 学会说“不”:不是所有“建议”都必须接受,先查资料或问老司机。
- 保养前做功课:提前了解自己的车需要哪些项目,被牵着鼻子走。
- 选择透明店铺:找能提供录像或全程监控的店,减少猫腻。
- 别“原厂”:很多配件在正规汽配城买,质量一样但格更低。
【金句收尾】
“车不是开坏的,是修坏的;不是赚不够,是花不对地方。”
- 保养时尽量盯着,确认产品包装未拆封。
- 要求剩余机油带走,被回收再利用。
【第五坑:隐形消费——“拆装发现您这个零件老化了……”】
场景还原:
“您这车底盘护板螺丝生锈了,得换一套,不然影响安全!”
- 只买当下需要的服务,别贪小便宜。
- 如果真想囤保养,选全连锁的大店,至少跑不了。
【第四坑:工减料——“我们用的都是原厂配件!”】
场景还原:
你选了“全合成机油套餐”,结果换油时发现拿的是一桶没见过的子……
- 日常加正规汽油,偶尔跑跑高速,积碳问题不会太严重。
- 如果真担心,可以每3万公里做一次节气门清洗(费用通常100-300元),别被“套餐”忽悠。
【第二坑:恐吓式营销——“再不做这个,发动机就废了!”】
场景还原:
“您的变速箱油该换了,再拖下去会磨损齿轮!”
“刹车油含水量超标,必须马上换,否则刹车失灵!”
- 有些店会把廉机油灌进空桶里,以次充好。
- “原厂空气滤芯”可能只是普通副厂货,格却贵3倍。
建议:
- 生锈的螺丝根本不影响使用,除非断裂。
- 有些店会故意弄坏零件,然后“好心”提醒你更换。
建议:
- 翻出你的保养手册!上面写的更换周期才是标准,别听销售瞎忽悠。
- 刹车油可以每2年或4万公里检测一次,真需要换再行动。
【第三坑:捆绑套餐——“现在搞,买5次送1次!”】
场景还原:
“哥,您这次保养正好赶上,充值5000送2次打蜡,还免工时费!”
- 这些“超值套餐”往往包含一堆你根本用不上的项目,比如“空调系统菌”“轮保养”。
- 等你下次去,可能发现店铺倒闭了,或者“套餐仅限特定车型使用”。
建议:
“为什么你总在4S店花冤枉?这些汽车保养的坑,90%的人都踩过!”
【开篇:痛点直击】
“刚做完保养,发动机故障灯又亮了!”
“换个空调滤芯收费800,回家一查才30?”
“4S店说‘必须做’的项目,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我?”
相关问答